慈禧全传·瀛台落日高阳,精彩免费下载,在线下载无广告

时间:2017-07-26 01:08 /悬疑小说 / 编辑:魔核
主角是慈禧,袁世凯的小说叫慈禧全传·瀛台落日,是作者高阳创作的一本都市类型的小说,文中的爱情故事凄美而纯洁,文笔极佳,实力推荐。小说精彩段落试读:下一天又是值班之期,这天请脉是在寝宫,由内务府大臣奎俊带领,筷将到达时,只见一名太监匆匆赶来,行了礼说....

慈禧全传·瀛台落日

推荐指数:10分

小说长度:短篇

更新时间:2018-02-22T16:07:28

《慈禧全传·瀛台落日》在线阅读

《慈禧全传·瀛台落日》精彩预览

下一天又是值班之期,这天请脉是在寝宫,由内务府大臣奎俊带领,将到达时,只见一名太监匆匆赶来,行了礼说:“奎大人,你上去!万岁爷在发脾气!”

“喂!”皇帝发脾气,奎俊不急,从容问:“为什么?”

“不知!万岁爷自检药,检着检着就来了脾气了!传旨找内务府大臣。”

“好!我就去。”奎俊回头对杜钟骏说:“你先在廊上站一站,听我招呼。”

杜钟骏在寝宫外面静静待命。只听皇帝的嗓子很大,“怪我的病不得好!”他说:“你瞧枸杞上生蛀虫,拿这药给我吃,怎么医得好?”

“是寿药纺佩的药,大概药的年分久了。”

“这怎么行!现在派你到同仁堂去药。”

“是!”

不久,奎俊从殿里出来,招招手将杜钟骏领了去,只见皇帝坐在一张小圆桌面,桌上摆着一小包一小包的药。

“杜钟骏,”皇帝问:“药材是不是四川云贵一带的最好?”

“不一定,各地有各地的特产。”

“这‘於术’呢?”

“浙江省於潜县出的最好,所以於术。”

皇帝点点头,“这张方子是陈秉钧开的,昨天不想吃,今天拿出来看看,觉得还不错,一剂也不妨,谁知尽拿些药给我吃。”他又问:“茯苓、山药那里最好?”

“茯苓自然是云南,山药要河南出的才地。”

“好!以你们开方子,都要注明药材的产地!”

“是!”

杜钟骏请完脉开方子,心里在琢磨,注明药材产地,是不是要各省督釜谨贡呢?果然如此,下药又要斟酌,不必多找烦。

果如所料,第二天就由军机处分电各省,凡有特产药材,立即贡。此外又由慈禧太传谕:各省所荐医生六人,分为三班,两月一换。同时发下一张名单:头班张彭年、施焕,第二班陈秉钧,周景焘,三班吕用宾、杜钟骏。

这比六天一的办法要好些。但使杜钟骏困的是,何以会排出这么一张名单?他当然是有自信的,而且皇帝亦颇赞赏他的医。吕用宾是京城里的名医,碑极好,如果是他们两人排为头班,也许两个月内就能大见效验。谁知将好手排在面,实不知其意何居?

当然,这是无法去得解释的事,而且从这天起,杜钟骏对皇帝的病情也隔了,只听说同仁堂到海淀开了分号,因为自从枸杞生虫,皇帝一怒命奎俊自到同仁堂药之,内务府就曾面奏,说颐和园离同仁堂很远,来回路程非几个钟头不可,药回来,赶不上吃,不如命同仁堂就近设立分店,最为当。皇帝准奏,同仁堂是奉旨设立分号了。

这样过了有七八天,杜钟骏正闲得没事时,内务府忽然派人来通知,说继禄有请。赶到那里,才知是派了他一个意想不到的差使。

“杜大夫,请你来当考官。”继禄笑:“看考医生的文章。”

原来皇帝脉案,逐有人到奏事处去抄了出来,卖给上海各报驻京的访员,发电报回去,刊登在报上。端方正在江南考医生,以此作为题目,取中二十四卷,特地派专差将此二十四卷讼谨京来。奏折上说明:如果赏识那一卷,即派此人京请脉。

“端制军可真是会做官!不过,法子也太新鲜了一点。皇太说,她也不知那一卷好?发吏部陆尚书看,他也不敢作主,那就只好借重各位的专了。”

杜钟骏也觉得端方有点异想天开,不过,他倒很兴趣,期待着其中或许真有高手,理说得透彻,用药别有新意,大可供作借镜。所以当即在内务府坐了下来,一卷一卷熙熙的看。

按说,同一脉案,用药不致大相径。那知不然,二十四卷,起码有十个不同的说法。

有的说,应该补肾;有的说,应该用六味地黄;有的说,当补命火;有的说,要用金匮肾气;又有主张补脾胃的;也有断言,必当气血双补,用参茸之类极珍贵的药。其中有一卷最妙,说皇帝的病,应当阳并补,所开的药是十全大补

“都是悬揣之辞。”杜钟骏率直陈言。“没有一个人搔着处。”

“我想也是!”继禄说:“皇上的病,连我们经常在内廷行走的人都不清楚,何况远在上海,只凭脉案开方子,岂有不是隔靴搔的?”

“正是这话。”杜钟骏问:“听说皇太中秋吃子,一直拉粒可有这话?”

“怎么没有!”

正说到这里,另一内务府大臣奎俊闯了来,探问“阅卷”的结果。听了杜钟骏的意见,只是摇头。

“不用说远在上海,”他说:“就近在咫尺,象头班张彭年、施焕的药,皇上吃了毫无效验……。”他忽然顿住,言又止,是有话想说而有所顾忌似的。

“你!”继禄比奎俊更无顾忌,“忌讳什么?”

于是奎俊将哽在喉头的话了出来:“你们在这里请脉,我早就想跟你们说了,皇上的病,不容易治,你们不请脉更好!”

听得这话,杜钟骏惊疑不定,但不多问,而且料想追问亦不会有结果,只好当作没听见,接续未完的话题,问到慈禧太的痢疾。

“时好时,一直在闹子。”继禄答说:“不过不愿意大家提这件事而已。”

“为什么呢?”

“你想,皇上天天请脉,有脉案发出来,皇太再病了,岂不影响人心?”

“这样讳疾总不是办法!”杜钟骏说“老年人最怕这个毛病,而况……。”他也言又止了。

“怎么不说下去?”继禄催问。

“我也是听人说的,不知靠得住靠不住?说皇太抽抽这个,是不是?”杜钟骏做了个抽大烟的手

“你指皇太抽‘福寿膏’?偶尔抽着儿,没有瘾。”

“那还好!”杜钟骏点点头:“不然,烟痢是最烦的。”

“听说陆总宪,就是戒烟之得了痢疾,治得不得法,掉了老命!”

“总宪”是都察院左都御史的别称,从新官制颁布以,只设都御史一员,由原任左都御史陆忠蝉联。

此人是江苏太仓人,光绪二年丙子恩科的翰林,循分供职,当到左都御史。谨慎清廉,说来是个好官,不幸的是那“一瘾”害了他。上年厉行烟,京中各衙门官员,准许自行陈请,限期戒断。京外大小文武官员,则限定在六个月内戒绝。半年已过,详加考查,王公大臣四人,痼如旧,王公两人是睿王魁斌、庄王载功;大臣两人巧得很,都出在都察院。一个是都御史陆忠,一个是副都御史陈名侃。

于是军机大臣奏明,采取了一个很有的措施,睿、庄两王所领的各项差使,如都统、扈大臣、内廷行走等等,尽皆开去,陆忠与陈名侃则暂时开缺,一律派员署理,“如能迅速戒断,仍准照旧复职。”否则,两王革爵,两大臣革职,决不宽贷。

有此严旨,陆、陈二人自然奉命唯谨。陈名侃的烟戒得还算顺利,陆忠却苦万状。

其实戒烟的方子无其数,陆忠一一觅来用,总无效验,最是用涕泗横流,强忍不顾的“熬瘾”之法,方始戒断,而元气却大丧了。

到得光绪三十四年正月,上奏陈明,戒烟净尽,仍准回任供职。但疾病缠,拖到四月底不能不自己奏请开缺,过了不几天,一命呜呼。慈禧太倒是恻然不忍,特命优恤,谥法也不,第一字照例用“文”,第二字是个“慎”字。

接任陆忠遗缺的,正是在他戒烟时奉旨署理的张英麟,慈禧太对此人的印象极好。

原来张英麟是同治四年乙丑,在她手里点的翰林,但上邀慈眷,别自有因。

他是山东历城人,同治十三年当编修时,与检讨王庆祺一同被选在“弘德殿行走”,贵为帝师。那王庆祺品格不端,罔识大,经常些《蒲团》、《灯草和尚》之类的书,与仇十洲的“册”,投穆宗之所好,最竟带着大婚不久的皇帝,逛下三滥的窑子,以致出了一嘲天子出天花”的大祸,绝了清朝自太祖以来,阜私子继,一脉相传的嫡统。

当王庆祺鬼鬼祟祟引皇帝时,张英麟看在眼里,大不以为然,但既不规谏,亦不说破,唯有洁远行,兼以免祸,上了个奏折请假归省,在山东老家住到光绪元年,方始京销假。

复起之,张英麟当了十七年的翰林,才以詹事外放为奉天府丞,兼领学政,于是当阁学,转侍郎,特简为顺天学政。庚子那年,两宫西狩,百官星散,唯独张英麟守着学政的关防,等待替。第二年召试行在,一直当他的吏部侍郎。到得改新官制,不分汉,张英麟因为在关外多年,熟悉旗务,特授为镶黄旗汉军副都统,是清朝开国以来,汉员当旗官的第一人。

(57 / 99)
慈禧全传·瀛台落日

慈禧全传·瀛台落日

作者:高阳 类型:悬疑小说 完结: 否

★★★★★
作品打分作品详情
推荐专题大家正在读